(第33期)
杭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纪委 2011年5月25日
中央和我省严明换届纪律 5个严禁 17个不准
从2011年开始,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将进行新一轮换届。地方各级人大、政府和政协换届工作也将陆续展开。为了保证换届工作平稳、健康、有序开展,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严肃换届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的通知》,明确提出“5个严禁、17个不准”的纪律要求,用铁的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
严禁拉票贿选。不准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组织考察和选举中搞拉票等非组织活动,通过宴请、安排消费活动、打电话、发短信、当面拜访、委托或者授意中间人出面说情、举办联谊活动等形式,请求他人给予自己关照;不准贿赂代表;不准参与或者帮助他人拉票贿选。
严禁买官卖官。不准以谋取个人职务晋升、调任、转任、留任或者提高职级待遇等为目的,贿赂他人;不准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为他人谋取职务晋升、调任、转任、留任或者提高职级待遇等为目的,索取、收受或者变相索取、收受贿赂。
严禁跑官要官。不准采取拉关系、走门子或者要挟等不正当手段,谋取职务或者职级待遇;不准封官许愿,或者为他人提拔调动说情、打招呼。
严禁违规用人。不准违反规定程序选拔任用干部;不准突击提拔调整干部;不准任人唯亲,指定提拔调整人选;不准违反规定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或者违反规定提高干部的职级待遇;不准利用职务便利私自干预下级或者原任职地区、单位的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不准私自泄露民主推荐、民主测评、考察、酝酿、讨论决定干部等有关情况。
严禁干扰换届。不准以威胁、欺骗等手段妨害代表自由行使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不准编造、传播谣言,诬告陷害或者侮辱诽谤他人;不准在换届选举期间私自向代表赠送纪念品和散发各种宣传材料;不准阻挠对违反换届纪律问题的调查和处理。
《通知》强调,地方各级党委要把换届风气作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违反换届纪律的行为,纪检机关和组织部门要按照有关规定一律严肃查处,绝不姑息,以铁的纪律狠刹歪风邪气,努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换届期间,我省实行违反换届纪律案件查核专办制度。按照“5个一律”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
对拉票贿选的,一律排除出考察人选,已列为候选人的取消候选人资格,已经提拔的责令辞职、免职、降职或者依法罢免,贿选的还要依纪依法处理;参与或者帮助他人拉票贿选的,比照为自己拉票贿选的行为给予相应处理。
对买官卖官的,一律先予停职或者免职,再根据情节轻重进一步给予组织处理或者纪律处分;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理;通过行贿手段获取的职务坚决予以撤销。
对跑官要官的,一律不得提拔重用,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者相应的组织处理,并记录在案;对搞封官许愿或者为跑官要官的人疏通关系、说情、打招呼的,要严肃批评,造成用人失察失误等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
对违反规定作出的干部任用决定,一律无效,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干扰破坏换届选举工作的,一律严肃查处,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我省明确5种行为属于拉票:通过宴请、送礼、安排消费活动、打电话、发短信、当面拜访等形式,委托、授意中间人出面说情,通过举办同学、同乡、同事、战友等联谊活动,以许诺将来给予某种利益和好处为手段等,请求他人在民主推荐中给予自己关照的;以其他形式进行拉票的。
在换届期间,省委组织部举报电话“0571-12380”和举报网站“www.zj12380.gov.cn”安排专人值守,全面开通各市“12380”举报网站和县(市、区)举报邮箱。(本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浙江省人民政府网)
明代的官吏考绩制度:考满与考察并行
官吏考核是廉政的重要内容。明代官吏考核,以考满、考察二法并行。
考满是以年限考察官吏任期内工作状况之法。考满以3年为期,3年初考,6年再考,9年通考。按官吏级别和所属衙门进行。凡官吏考满,分为三等,即称职、平常、不称职。合计9年三考总评。评定考等后,还须依据官职繁简确定奖惩黜陟,有的鼓励在边远地区任职的官员,有的注重官吏的民心向背,从不同的角度促成廉政。
考察是明代另一种官吏考核制度,与考满相辅并行。考察的目的是区分官吏优劣,重在惩黜不法官吏,有京察与外察之分。京察初定为10年一次,后改全部京官均6年考察一次。外察创于洪武年间,随县以上正印官每年赴京朝觐时进行。
《明史》记载,洪武十八年(1385年)的考察,则把朝觐官分为称职、平常、不称职、贪污阘茸四等。根据吏部统计,朝觐官凡4117人,称职者1/10,平常者7/10,不称职者1/10,贪污阘茸者1/10。称职者升,平常者复职,不称职者降,贪污者付法司罪之,阘茸者免官为民。吏部建议定三年一朝觐考察,由吏部会同都察院进行,考察结果奏清皇帝定夺,外察之制由此确立。考满所罢免之官,尚可起复。考察所罢免之官,永不复用。
明代考满、考察二法并行,在明朝初期对于澄清吏治、提倡廉政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本文来源:中国廉政文化网,摘自林岩、王蔓编著的《中国古代廉政文化集粹》)
(图:法“礼”)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本期责任编辑:魏新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