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期)
杭州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纪委 2011年2月28日
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
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新形势下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重要任务,更是党风廉政建设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障。按照提高反腐倡廉科学化的要求,必须进一步把握改革开放新的时期反腐倡廉的规律性,不断丰富和完善反腐倡廉的指导理论,提高反腐倡廉制度体系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不断探索和总结反腐倡廉的规律和特点,是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首要前提,更是完善党风廉政科学理论的必然要求。从全面掌握反贪防腐规律的角度,不仅要探索和掌握反腐倡廉的一般规律,同时必须认识和把握在中国现阶段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特殊规律。一般规律反映的是廉政建设的一般要求,是体现在不同阶段、不同环境的共同特点,特殊规律体现的是廉政建设特定阶段、特定环境条件下的反腐倡廉的客观要求和客观特点。对于党风廉政规律的全面认识和掌握是推进和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重要基础和保证。必须看到,一些地方和部门的领导对改革开放新时期反腐败斗争的规律以及廉政建设的特点研究不够,特别是对于反腐败斗争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没有很好重视和把握,这是当前党风廉政建设顺利推进的突出的约束因素。有的人看不到新阶段腐败发生蔓延的新特点,简单迷信过去适用的老经验老办法,不积极也不善于探索和把握改革开放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特点。这种认识上的偏向显然不可能形成对于反腐倡廉建设的系统性、前瞻性和全面性的认识,进而在实践中阻碍党风廉政建设的科学化水平的提高。所以从重大使命和责任的角度来认识和把握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性命题。应积极推动各级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研究和探讨改革开放新阶段遏制腐败的科学的机制和制度。
反腐倡廉建设科学化的重点在于制度建设的科学化。新时期党风廉政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反腐倡廉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对反腐倡廉制度提出了进一步科学化的要求。通过不断提高党风廉政制度的系统性、有效性、前瞻性和协调性,从而保障反腐倡廉实践具备更丰富的科学内涵。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反腐败和廉政建设将延续于整个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反腐倡廉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这就决定了制度建设的极端重要性,而制度发挥长期的作用主要在于其科学化的程度。按照科学化的要求,必须重视和强调党风廉政制度规则的可操作性和实践的可行性,从实际出发,采取务实有效的手段解决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面临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创造有利的廉洁政治的环境。同时,还要着眼于党风廉政建设的阶段性和长期性的客观特点,从发展的角度看待制度建设,不仅着眼于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还应重视党风廉政制度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在制度设计和建设上兼顾当前和未来,体现阶段发展的特点。根据反腐倡廉建设的发展需要,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制度的丰富和发展,积极主动地调整丰富相关的制度和政策,推进廉政制度创新与制度机制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总结和积累反腐倡廉的经验和成就,使其转化为稳定的制度和规则,形成科学的制度体系。
根据制度体系科学化的一般规律,加强党风廉政制度的系统性和协调性是当前一项突出的任务。通常,制度运作的系统性是整个制度体系运作绩效的基础和保障。要求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之间保持协调和良性的互动。制度规则能否顺畅有效的执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制度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各相关的运作机制之间的协调性和关联性。制度体系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性差,出现摩擦、脱节和冲突,必然影响和阻碍整个体系的有效运行,使得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努力相互抵消。从实践来看,影响反腐倡廉制度有效性的一个突出制约因素,是有关制度机制协调性和配套性不足。这既体现在政府廉政建设各项规章制度之间,也发生于与其他制度之间在改革的步骤和内容的不同步上。这就降低了党风廉政制度的科学化水平。为此必须着力加强制度之间、机制之间的协调性和配套性,消除阻碍执行绩效的制度结构上的症结,建立和完善结构合理、相互关联、良性互动的有机的廉政制度建设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从而保障党风廉政建设伟大工程不断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成果。(本文来源:《学习时报》)
杭州拱墅纪委请“喝茶” 范围可能扩大至科级
“钱运茶楼”是杭州城北运河广场边上的一个普通的茶楼,但是这段时间,不时有一些“神秘”的客人指定要定三楼的包厢。
来喝茶的人跟普通的茶客也不太一样,他们进了包厢后一般都很安静。其实这个包厢是拱墅区纪委的工作人员请干部来进行廉政谈话的,也可称之为“喝茶”。从去年6月份以来,已经有11位拱墅区的区管干部来过这里“喝”过茶了,今后“喝茶”的范围还可能会扩大至科级干部们。
“清风阁”里茶客喝茶时,服务员免进
昨天下午2点多,正好是钱运茶楼一天最空的时候。这座三层的仿古建筑就在拱宸桥的南边,离拱墅区政府办公大楼也很近。茶楼里的包厢名字基本上都是以名茶的名字命名,但是第三层最里面的一包厢门口,却挂着一块匾,上面写着“清风阁”。
这里就是拱墅区纪委请干部“喝茶”的地方了,这间包厢三面都是玻璃窗,运河正好在窗前流过。包厢的墙上还挂了几幅书法作品,一幅上面是“清风阁”三个遒劲的大字,还有一幅上写的是“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
“从去年3月份开始,拱墅区纪委的人就和我联系这个事情了。”茶馆老板老邱说,“当时听了觉得挺好,就答应下来了,为了配合他们,把包厢的名字也改成了‘清风阁’。”
去年6月份开始,清风阁开始陆陆续续接待这些特殊的茶客了。
在茶馆的服务员看来,这些提前预定要来清风阁的客人多多少少有些神秘。他们不大像普通茶客那样高谈阔论,也不会点一大桌子吃的东西,基本上就是各点清茶一杯,然后坐下聊上半天,这中间服务员也不用进去服务。
7种情况,纪委请你“喝茶”
不少人把“喝茶”和香港廉政公署的“喝咖啡”相提并论,但拱墅区纪委负责人说不一样。“约喝茶”并不是启动调查程序,旨在互动交流、提醒解惑、关爱干部,促使党员干部干净干事。“我们之所以选这里,一是离区政府近,走走5分钟就到了;再一个环境不错,旁边就是千年运河,比较安静,如果在办公室里面对面地谈会给对方带来比较大的心理压力。”拱墅区纪委负责人说。
哪些情况会被请来“喝茶”呢?根据拱墅区纪委提供的一份《拱墅区纪委监察局“喝茶”谈话制度(试行)》,列明了有7种情况:党员干部本人申请,希望和组织谈心或说明问题、提供线索;区纪委常委同下级党政负责人进行廉政谈话;虽未接到举报,但已出现针对个别机关党员干部的不良传言、网帖等迹象的;在信访、办案、纠风、效能督查等过程中了解到异常情况;社区纪委提供党员干部8小时外监督信息的;征求全区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监察工作意见、建议;其他需要交流谈话的。
半年请了11名处级干部“喝茶”
“从去年6月份实行以来,我们已经约请了11位处级干部喝过茶了。有的是群众反映某单位领导干部有经济问题;有的是某局领导刚上任不久就有信访举报。通过喝茶都澄清了问题,所以我们这项制度其实是把预防腐败的关口前移。”拱墅区纪委负责人说。
刚出台这项制度之前,拱墅区纪委的工作人员也有担心。他们担心会不会太标新立异,干部们能不能理解接受。不过经过半年多的试运行,反响比较好。“被约请过喝茶的干部普遍都反映这种形式挺好,比较人性化,而不是冷冰冰的,互动和交流更加顺畅了。”
据了解,接下来“喝茶”这项制度还将继续坚持下去。喝茶的对象还可能会从目前拱墅区的区管干部,扩展到更多科级干部。(本文来源:《钱江晚报》)
(图:个别干部的为民服务观)
(本期责任编辑:魏新田)